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以“医德文化”构建特色鲜明的临床医学专业学

来源:临床心电学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1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,将儒家文化与医德医风建设贯穿于课堂教学、网络教学、专题讲座之中。在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期间,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教育,内容既有

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,将儒家文化与医德医风建设贯穿于课堂教学、网络教学、专题讲座之中。在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期间,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教育,内容既有专业学习与病例研讨,也有传统文化与医德教育。积极探索创新理念和形式,强化医德教育实践。在创新中融入“医德文化”教育,营造人人想创新、敢创新、争创新的文化氛围。

学校积极推进以“医德文化”为根本的“三全育人”改革,搭建平台,鼓励创新,提高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;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,激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理念、方法和手段创新,组织教学改革;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,强调导师要有仁爱之心,以德育人,以文化人,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、引导学生,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
在校园文化构建中融入“医德文化”

学校对医德教育的培养系统、课程设置及教育方法等进行改革,围绕儒家文化和医德教育出版系列教材和著作9部,发表SSCI或CSSCI等相关论文30余篇,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,有88项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、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,建设“十三五”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——济宁医学院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”,出台《济宁医学院人文教育大纲》,明确了将儒家文化融入医德教育的医学人文教育总体目标,规范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系统实施。

在医德教育平台构建中融入“医德文化”

学校将医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建设,打造“大爱济医”文化品牌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“大爱讲堂”“孔子学堂”“济医青年论坛”“相约《论语》在济医”“医学人文与儒家文化进校园”等具有济医特色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德教育品牌活动;打造“一院一品”校园文化品牌,以“医学+”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,培育出“医心医路”基础医学创新文化节、外语文化艺术节等12项校园精品文化项目;设立名人堂,完善生命科学馆、文化长廊等建设。

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融入“医德文化”

学校凝练医德文化精神,构建医德教育平台,突出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医德实践文化品牌和医院文化建设。建有生命意义展室、遗体捐献者纪念园、法治教育基地、“医缕阳光”志愿服务基地、医学伦理学实践基地等;成立了济宁医学院“医学人文教育中心”,立项建设了“十三五”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——济宁医学院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”。

在创新理念构建中融入“医德文化”

学校制定并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,将“医德高尚”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,打造特色医德教育课程模块,设置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,开设《论语导读》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》《医古文鉴赏》《爱心教育》等选修课,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仁爱情怀。

本文转自:光明日报

“从医须心系千家忧与乐,诊治应胸怀百姓暖与寒”。近年来,济宁医学院将“医德文化”融入育人体系全过程,相关研究成果被省内外多所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应用,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,济医学子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,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与赞扬。一代代济医人以医德高尚、医术精湛为目标,求精、求实,服务群众,为国家卫生事业贡献力量。

附属医院积极弘扬学校大爱精神,高擎公益旗帜,面向全国开展了“爱心医疗救助工程”、阳光快车白内障复明等活动,打造具有儒家文化特色和“大爱无疆”精神的医院文化品牌,对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、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通过系列活动营造“崇德尚艺”的良好氛围,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和追求,并始终坚守职业道德。

儒家文化的发祥地——济宁,诞生了魏晋王叔和、元代赵钧、清代张西山、近现代孔伯华等一大批医学名家,孕育了深厚的儒医文化。济宁医学院是一所在儒家文化滋养中成长起来的医学高等院校,学校秉承“明德、仁爱、博学、至善”的校训,将“医德文化”融入育人体系全过程。“医者仁心,医德为先”,以医德教育为主线,以提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德素养为目标,长期开展医德教育探索和实践,构建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、医学人文教育特征、济医特色的“1+1+N”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体系(“1”即以儒家文化融入贯通研究生医德教育培养全过程,“+1”即突出医学人文特征,“+N”即拓展医学人文课程、医德实践体验、医院文化建设、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等医学研究生全方位医德教育与培养),着力培养“医德高尚、医术精湛、身心健康”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。

文章来源:《临床心电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lcxd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7/1737.html



上一篇:乙肝在研新药STSG-0002,新增经治慢乙肝中,开展
下一篇:乌鲁木齐市:多项措施保障临床用血 并发出献血

临床心电学杂志投稿 |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部| 临床心电学杂志版面费 | 临床心电学杂志论文发表 | 临床心电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临床心电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